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高中学语文的好方法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高中学语文的好方法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我是一位高中语文老师,在一所省重点高中任教多年,看到这个问题,很尴尬,但出奇的有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问我当初在高中语文成绩怎么样,怎么学的。每当这时候我就异常别扭,不知道是该撒谎还是实话实话——我高考语文126分,但我在高中的时候,上课从来不听老师讲课的。——此时我是老师,这么说的话以后谁还听我讲课呢?
后来,我找到了一种折中的说法,我告诉我的学生:如果你自觉有比较好的学习方法,比在课堂上听我讲课更有效果,可以和我交流,我会答应给你一段时间来验证,这段时间里,你可以不听课,不完成我布置的作业,但你一定得列出来比较详细的计划给我看。
事实证明,这类学生还真有,有一个学生高三告诉我他早上起不来,语文早读效率太低,而且平时上课,他一有机会就找我讨论课外书,从佛经到德国哲学,问得我心慌。对他来说,能够找到一个可以和他交流读书内容的人,比一个手把手教他怎么答题的老师更重要也更有效。后来这位同学考入了北京大学。
当然,讲这个事例并非是说语文不需要听老师讲课,而是说学习语文,你必须得有方法。
很多语文老师喜欢总结答题套路,我们管这叫“学院派”,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套路并不足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游刃有余。以19年的语文全国卷为例,我们最常讲的套路无非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和诗歌鉴赏,那么今年高考到底有多少分的套路题呢?我们可以简单列举如下:
由图可知,全国一卷的套路分析题共6分,全国二、三卷的套路题为12分——大多数的技巧总结,只是为了应对这十多分的题目。
另外,高中语文课堂有一半时间用在了文言文上,但很遗憾,文言文的主体一定得是学生而非老师,靠老师课堂上补充文言知识是不行的,因为重点不是老师补充多少,而是学生记了多少。
这样的语文课堂,确实相当低效。
那么高中阶段,有什么具体方法能够学好语文呢?
一、古诗文多背,多背,多背!如果你是新高三的学生,你的名句默写也许只需要背诵高中十四篇古诗文,但我强烈建议你向高一高二的学生看齐:背诵七十二篇!
这七十二篇,基本囊括了高中所有的古诗文的学习,把这些内容彻底背下来而不是简单理解,彻底能翻译而不是只记该如何默写,这样一来,不唯名句默写有用,文言文的背默足以让你的文言知识积累更进一层楼,古诗词的背诵也可在作文中大放异彩,更别说你的文化底蕴,就在背诵中奠定基础。
二、积累本坚持,坚持,坚持!
这里推荐六个“一”积累本。
1.一句格言
格言就是名言警句的积累。其功能有二:其一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动力,启迪智慧,在适当的时候成为心灵鸡汤一样的存在;其二是应用于作文的写作,不管是名言引入式的开头还是在论证过程中引用名言,或是结尾利用名言点题,都不失为一种深度。
2.一首好诗
对诗歌鉴赏,学生一向是“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那需要太多的勇气”,这一积累,就是给学生热爱诗歌的勇气。左侧摘录诗歌原文,右侧摘抄对诗歌的鉴赏,或者摘录某道题及答案。这样的积累,也是兼具审美和实用,如果能够及时消化,慢慢就会对诗歌越来越有兴趣。
3.一段美文
所谓美文,满分作文的片段可,名家名作亦可,甚至同学之间有什么好的词句亦可。内容不限,在六个一中,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一项。
4.一组词语
此法是应对全国卷试卷中的成语熟语的考查,这一点来不得任何懈怠,不断进行成语的积累势在必行。当然,你如果想在此进行文言文一词多义的积累,也不无不可。但不管积累什么,都必须强调释义!
5.一篇心得
其实“心得”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这个模块可以是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可以是生活感触,或者课外练笔,唯一的要求就是原创!这个最灵活最自由的一个模块,也是学生最令老师感到惊喜的一项。有人在这里和老师交心,有人在这里尽情展现自己的文采,也有人突破文字的局限,以图画的形式挥洒智慧(偶尔为之)。
个人建议,这一模块以作文片段的练习为主。
6.一则素材
目前高考作文依然是以材料作文为主,侧重故事类材料和时事评论,因此学生可在这一板块进行相关的素材积累,素材来源为教师推荐、日常阅读及同学互相推荐。
三、现实要关注,关注,关注!看一下19年各省的作文就知道,我们的作文导向,依然是回归传统和关照现实的综合。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方法绝对不适合语文学习。你的作文里,最好有鲜活的素材,能够展现出你对现实的关注以及主人翁意识。
在这里,特别推荐中央电视台每周末《新闻周刊》,四十分钟,内容丰富,有叙有评,三观正,惹人思考,当是全国卷范围内考生的最爱。
总结:语文学习其实是一件很费心力的事,它不需要像数学一样动辄几个小时刷题,而是需要你利用好每天的碎片化时间,少量多次,养成一种生活处处皆不忘语文的习惯,如此,则素养自蕴,读写功力也会在细水长流中突然爆发,产生质变!如果朋友们有什么好的语文学习方法,也欢迎留言交流。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成长也许可以在这几方面下下功夫。
第一,阅读,和学生一起阅读。对文字的敏感和坚守是语文这门课立根之基。我们总想让孩子们祟敬文字、文学和文化,前提是我们首先要对其有崇仰之心。不妨多给自己和孩子们拟一些书单,坚持和他们一起阅读。腹有诗书,才能信手拈来,才能让孩子们信服你所祟仰的。
第二,基础,抓住基础作文章。现行新教师培训方式往往更偏重教学技巧的训练,但我们常常见到技巧纯熟的教师在花样翻新的课量上出现最基础的知识错误。因而语言学、语法学、逻辑学的知识必须有一定积累。
第三,风格,逐渐摸索自己的风格。新教师说风格似乎有点早,但每个语文教师都有自己的性格与气质,结合自身气质逐渐摸索自身所长,对之精心琢磨,最终才能成就自己的语文课。
第四,学习,向前辈和同行学习。不妨多听课,逐渐找到几位自己喜欢的老教师,多聊聊,多问问,多拜几个师傅。但最开始主要还应如学生一般地多听知识,因为大学所学虽然系统,但放到现实语境中还须学会应用,而老教师们则拥有这方面的经验。
说句实话,从业二十多年了,发现现在的新教师都比自己刚上班时优秀,因而总不想用自己的所谓经验困住自己,也困住他们。但因为向来都坚信语文课最是一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课,也不希望他们困于当下的炫技式的教学技能大比拼之中,姑且絮叨几句,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多多指正!
一,好老师。俗有名师出高徒之说,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这一点要坚信不疑。
二,兴趣培养。方式方法:一听二看三讲四成章。即先听故事,看书讲故事写文章。故事包括国内外的童话、科幻,英雄故事等。能起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之效果。
三,目标。有理想,有抱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有不达目的不止之决心和毅力。
要想阅读与众不同的回答,敬请关注“下水诗文”。
谢谢邀请。恕我直言:
1.这是一个俗不可耐而又历久弥新的问题。教育专家和老师们都在探讨的问题。2.这是一个容易回答,但是做起来很不容易的问题。一个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如果对语文没有兴趣,高中是很难培养的。尽管你把“得语文者得天下”喊得震天响。3.你可能会觉得我的回答“跑题”,但请你耐心读完。我先来说一说小学、初中的情况,前几年,有的老师利用双休日、假期办辅导班,几乎全是数学和外语,有一个语文老师也想进行辅导,可就是没有生源,只好作罢。至于为什么,我的回答是:数学、外语做一道题相对来说用时少,成就感来得快;语 *** 一道题相对用时长,成就感来得慢。在学校学习也是这样。
这个暑假之前,我校实施了大阅读,刚开始几个星期还比较好,大多数学生能阅读经典名著,慢慢地,经典名著就被穿越之类所取代。写读书笔记也是这样,一开始,都比较认真,慢慢地,越写越少。
好多人做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虎头蛇尾。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学习语文的兴趣的问题,多少年来,从专家到老师都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这方面的文章可谓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比比皆是,达到了“滥”程度。大家倾注心血,探来探去,概括起来无非就是下面几点:
一、创设情境,以情激趣。二、因材施教,注重差异。三、登台表演,注重说练。四、讲究方法,语富 *** 。五、直观教学,用多媒体。六、范文引路,临境写作。七、知识竞赛,作文竞赛。这些探索,从理论上都是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是要打折扣的。
请看看我们的教育形状(尤其农村学校)如何呢?
一、新师课。面对新同学,老师也是“新”的。面对“新老师,学生认真学习,很有兴趣。可是过一段时间以后,“新”老师就“旧”了。
二、旧师课。“新”老师“旧”了,学生的坏习惯也就像春天的小草开始发芽。学习不那么认真了,兴趣也跑远了。
三、严师课。古语说“严师出高徒”,这话很有道理。现在也是真理。我们要探讨的是,“严”的背后是什么,“严”的表现是什么?你可以去看,去分析,去归纳(尤其在农村学校),我的结论:体罚或变相体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是人们常说的,给学生畏惧感。
四、名师课。我听过一些名师的课,现在更容易了,每年都有“远程研修”,不出办公室就可以观摩。这些课都是老师们精心打造的,有的还经过了“专家”“名师”的指点,可谓“下了真功夫”,很值得我们学习。但我今天要与大家探讨的是——请问:名师的课,课课如此吗?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尤其在“因材施教,注重差异”方面,有几人真正做到了?他们可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啊!我不是嫉妒,不是鸡蛋里找骨头,请大家海涵。
我希望专家们、老师们努力探索出能够培养每一个学生兴趣的方法来。
好了,关于高中学语文的好方法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本文地址: http://wenyiwen.cc/life/89c2b42aea0f.html
文章来源:生活百科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10-20生活百科
2023-10-20生活百科
2023-10-20生活百科
2023-10-20生活百科
2023-10-20生活百科
2023-10-20生活百科
2023-10-20生活百科
2023-10-20生活百科
2023-10-20生活百科
2023-10-20生活百科
2022-10-11生活百科
2022-10-11生活百科
2022-10-11生活百科
2022-11-16投稿
2023-07-06生活百科
2022-11-26生活百科
2023-06-27生活百科
2023-07-07生活百科
2022-10-10生活百科
2022-10-11生活百科
2023-02-01投稿
2023-02-01生活百科
2023-02-01投稿
2023-02-01生活百科
2023-02-01生活百科
2023-02-01生活百科
2023-02-01生活百科
2023-02-01生活百科
2023-02-01生活百科
2023-02-01生活百科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