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爱问宝典

有关庄子的文言常识(天津中考课外文言文技巧)

作者:生活百科 时间:2023年10月20日 阅读:4 评论:0

大家好,关于有关庄子的文言常识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贾易 文言文解释
  2. 文言文赏析:庄子《秋水》
  3. 天津中考课外文言文技巧

贾易 文言文解释

您好,贾易是指《易经》中的《周易》卦序,其中包括了64个卦爻的排列顺序。贾易的解释可以指这个卦序的意义和作用,也可以是对其中每个卦爻的注解和解释。文言文解释则是对这些注解和解释进行用古代汉语文字表达的方式。

文言文赏析:庄子《秋水》

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秋水》篇的前部分。它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内容分析

全文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秋水时至”至“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第一句写黄河的壮阔。秋水泛滥,“百川灌河”,是何等的雄壮;“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是何等的开阔。第二句写河伯的骄傲自满。他暗暗地高兴,“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那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两句之间,用了一个“于是焉”,说明河伯是在这个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欣然自喜的,等到他见到大海时又会是另一番景象。

第二层(“顺流而东行”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由第一层过渡到第二层。写大海的广阔只用“不见水端”四字,然而与黄河的“不辩牛马”相比则不可同日而语。两相对比,河伯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然后向海神若发出由衷的感叹。这里又用了一个“于是焉”与第一层呼应,情况不同,时间不同,认识也就不同了。河伯感叹的那番话,是作自我批评。先引俗语“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然后说自己曾经不相信“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批评自己的盲目自大,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宽广,那自己的错误认识则永远也得不到改正;最后,河伯认为自己的浅陋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所耻笑。

写作特点

这篇文章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是设喻。在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写黄河与北海的壮阔,前者是“百川灌河”,“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后者是“难穷”“不见水端”。写河伯的认识,先前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

天津中考课外文言文技巧

一、文言文翻译原则: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以直接翻译为主,如果直接翻译不通,可以根据上下文意思灵活翻译二、二、文言文翻译方法:

1.组词法:

这个方法可以解决大部分文言文字词。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双音词为主,所以翻译时组词即可。

比如:自,组词成自从;惰,组词成懒惰。

2.换词法:当组词行不通的时候,可以换词。

比如:皆,换成都;为,换成做。

3.联想法:可以联想教材中文言文学过哪些字词。比如《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固翻译成固然和原本,本文中的顾就可以翻译成固然。

4.保留法:文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等专有名词都可以保留下来。

5.特殊句式调整:判断句式要翻译成什么什么是什么的样子,省略句式要补充省略成分,比如:虽不识之,要补充主语“我”。倒装句式要调整语序,比如“何以”,要调整成“以何”,翻译成“凭什么”?

关于有关庄子的文言常识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标签: 有关 庄子

本文地址: http://wenyiwen.cc/life/415c3379ab06.html

文章来源:生活百科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推荐模块A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投稿须知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炒股神器 · 抖音课程 · 百科生活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生活百科 皖ICP备2022001275号-6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60 30 96 37 0#qq.com